李冰评2016影视文化投资

发布时间:2017/1/6 15:46:15

搜狐财经讯(罗为加)2016年临近尾声,电影票房也在经历一整年的喧嚣后落定450亿,在票房增速、银幕增速、观影人次增速三大指标方面均出现大幅下滑。从年初充满雄心壮志的600亿票房预测到自第二季度以来普遍悲观的市场情绪,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似乎正经历着高潮过后的疲倦期。

国内电影市场发展一度呈现迅猛态势。自2010年国内电影迈入百亿票房时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连续5年保持超过30%的年增长率,2015年440.69亿元的票房收入较2014年296亿元票房收入涨幅接近50%。在如此高增长的背景下,各路资金“高歌猛进”,为投资影视资产“挤破头”,很多上市公司更是跨界收购影视资产,影视资产的估值水涨船高。而2016年,国内电影市场遭遇“滑铁卢”,影视资产估值大幅下跌,泡沫迅速破灭,上市计划纷纷搁浅,很多“赌上市”的影视投资人亦陷入尴尬境地。有些舆论甚至开始指责以电影为首的文化投资是“人傻”、“钱多”。 是“见顶”还是“中场休息”?是“资本寒冬”还是“内容为王”?

文化产业一直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不断规范化、产业化的一个行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GDP将接近100万亿元,按照支柱性产业定义,“十三五”期间还有约3万亿元的增长空间。

2016年,我国电影票房遇冷,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其中票房造假、票补减少、国产电影重量不重质是三大元凶。

2016年新年伊始,《叶问3》票房造假给一片繁荣热闹的春节档泼了一桶冰水,“买票房”、“偷票房”、“午夜幽灵场”、“冥币特惠价”等行业“潜规则”一夜之间被暴露在阳光下,而背后资本方快鹿集团众筹运作模式也让事件发展蒙上了P2P的阴影。“保底”、“对赌”等资本市场惯用伎俩被复制到电影发行,资本力量取代艺术创作推动行业发展,资本乱象打破了文化产业的平衡。比起业界普遍认为的“资本寒冬”,我们更愿意称之为“资本进化论”——即尊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资本必将淘汰短期逐利投机倒把的市场热钱。

其实,早在1月份,国家电影管理局就针对“偷漏瞒报”票房的行为展开了大力的整治,重拳出击影院“偷漏瞒报”等市场乱象,不仅被查处的影院将面临严重制裁,所属院线方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并且要求电商所售任何形式的电子票必须兑换为符合要求的电影票,必须与影院计算机售票系统联结,如实结算。最近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更是明令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监管力度的增强在打击市场泡沫和塑造健康有序的中国电影产业具有重要影响,阵痛过后便是电影行业稳健增长的时代。

电商票补退潮是2016年票房遇冷的第二个重要原因。相比较2015年40亿元左右的票补量,今年票补量减少近乎60%。票补退潮主要是由于如猫眼电影、微票儿、格瓦拉、淘票票等巨头通过价格竞争已经完成改变用户习惯的目标,目前网票的出票率已经稳稳的站在70%以上,线上购票习惯已经形成,巨头第一阶段无目标狂撒钱的票补模式初战告捷。现阶段的“中场休息”是互联网与影城合作和价值挖掘模式的重塑期。相比较过去一刀切、标准化的票补模式,各大线上票务平台纷纷开始区域化、定制化、阶段化的票补模式,将票补量与城市等级、地域文化、受众阶层、市场反馈、院线排片、上映周期等因素结合。鉴于电影票房受首周排片和票房影响极大,定制化票补给冲击首周票房提供了具象化、可操作的模式。未来线上票务平台将健康地、可持续性地为我国电影市场造血。
观众回归理性,用脚投票是票房遇冷的第三个原因。如果说票房造假和票补减少是催化剂,那么观众对高品质电影的追求则是本质原因。国产电影一向是国内票房市场的“数量担当”,豆瓣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国产片数量稳步增长,但是高分电影数量却没有出现突破,增量部分的电影普遍评分低于6分。2012年评分4分以下的影片占比为26%,2016年这一比例增长至47%,观众“用脚投票”、“不为烂片买单”的观影、评价体系已经逐渐形成。被业内人士说了多年的“内容为王”时代在经历一年的票房低迷、保底对赌连连失败的惨痛代价后终于得以验证,观众回归理性将极大的推动电影产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推动我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引导资本和艺术的良性互动。

除了观众回归理性,短期“投机资本”也将退出。前几年电影的高速增长,因为短期投机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热钱纷纷涌入电影市场。这类型的资本虽然表面上在短期活跃了市场,但大都旨在疯狂吹捧追逐市场热点,在未获得预定收益后必然迅速撤出,给市场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一直以来,“爆款思维”充斥着电影产业,电影市场增速放缓,理性发展是给过分追逐“爆款”的电影投资人及从业者的深刻提醒,反映出目前电影市场正在“去泡沫”、“挤水分”,是对投机炒资本,浮躁从业者的一种洗牌,去除短期急功近利者,留下一些长期的、专注于价值投资的、有工匠精神的“良心”从业者。这种行业生态进化有助于增强电影行业投资与艺术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处于文化消费发展的大好时期,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影视产业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成为政策红利和消费升级双驱动作用下最先受益的产业,也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和最具发展空间的行业。影视文化产业投资机遇一直是重点投资,文化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青睐的消费方式。我们仍然坚定看好整个影视文化行业的长期发展,电影市场的理性发展可以为优质的影视作品提供空间,也为一些长期专注的资本提供机遇。我们仍然关注并持续布局影视文化行业,我们会继续关注好的内容与精良制作的影视作品,以及拥有好的业务模式及优良执行团队的公司。我们认为内容与影视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好的作品,不仅仅需要内容好,其载体也需要将内容发挥到极致,带来更好的影视体验。比如目前我们投资的高希希导演的《游戏规则》,故事内容为久负盛名且家喻户晓的上海滩黑帮传奇故事,并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将三十年代的不一样的世界观和游戏规则建立起来。制作方面更是引进了《阿凡达》、《变形金刚》等影片的好莱坞著名特效公司加盟以便带来非凡的动作体验。2017年我们投资的国内一线制作团队倾力打造的IP大剧《独孤天下》也将与观众见面,同时深度挖掘IP价值,与国内顶级游戏公司合作影游联动。我们还在布局音乐演出等领域,以及有清晰盈利模式的网络大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等网生内容。此外,我们与上市公司,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顶级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合作文化产业基金,通过资本力量推行国家产业政策及文化战略布局,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影视文化产业正逐步向理性发展过度,资本的疯狂涌入和市场非理性繁荣注定影视文化产业需要经历痛苦的调整期,是理性资本还是投机热钱,是电影工业化助力还是艺术发展阻力,只有泡沫戳破、市场回归理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时,才可分辨。唯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 返回